首页 > 韦德官方网站下载手机版


​为何需要治未病?如何科学治未病?

来源:韦德官方网站下载手机版    发布时间:2024-02-26 07:57:34

  事业、钱财无限,生命有限、无价。在事业、钱财、生命三者之间应该有明智的选择。

  2008年7月,年仅39岁的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生瑜突发心脏病去世;

  不完全统计,2008年以来,在职务任期内因病逝世的党政军企领导干部包括:王仁元,2012年9月24日逝世,享年60岁,时任山东省常务副省长。

  叱利群(女),2012年7月17日逝世,享年59岁,时任宋庆龄基金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周林祥,2012年6月7日逝世,享年49岁,时任广东深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徐建明,2012年3月18日逝世,享年58岁,时任江苏苏州市委副书记(正市级)。

  姜作勇,2011年7月22日逝世,享年59岁,时任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邱型柏,2011年5月18日逝世,享年58岁,时任云南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

  杨传升,2010年10月15日逝世,享年63岁,时任山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刘德,2010年8月14日逝世,享年56岁,时任公安部副部长。

  顾枫,2010年9月23日逝世,享年55岁,时任青岛市政协副主席。方晓宇,2010年5月13日逝世,享年57岁,时任海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赵秉哲,2010年1月24日逝世,享年54岁,时任吉林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欧新黔(女),2009年7月12日逝世,享年59岁,时任工业与信息化部副部长。

  刘命信,2009年6月2日逝世,享年55岁,时任山东青岛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刘晓阳,2009年4月28日逝世,享年49岁,时任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金银焕(女),2008年10月11日遇难,享年56岁,时任山西省政协主席。

  罗建平,2008年9月27日逝世,享年54岁,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段文德,2008年5月14日逝世,享年57岁,时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林炳辉,2008年3月17日逝世,享年57岁,时任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李盛林,2008年2月1日病逝,享年61岁,时任国有重点大规模的公司监事会主席(副部级)。

  沈飞集团董事长、歼-15研制现场行政总指挥罗阳英年早逝,时年才51岁,是国防工业的重大损失。

  这种悲哀可以说每天都在我们身边随时发生,我们最近体检了一名北京亿万家资的红木家具老板,她讲述了三个案例:有一位很成功的女企业家朋友,才40多岁,突然得癌症,没有多长时间就去世了。我照顾公公癌症28天,结果也去世了,买了各种抗癌药物,包括昂贵的进口药物,也没能挽留住他。大概前一周的时间,我的一个朋友姑父是交通部的一位高管,虽然每年体检两次,但被查出癌症晚期,他非常愤怒的说:“我每年体检两次怎么突然癌症晚期了呢?……”。

  这一组组数字令人扼腕叹息。为什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慢的变多的人却在正值壮年时离开人世呢?酗酒会导致肝癌、胃病、股骨头坏死等。压力过大也会造成身体免疫力下降、缺乏运动会造成骨质疏松等疾病,熬夜也伤害身体,人必定不是24小时都能够工作的。年长者很多都学习过《矛盾论》,内因是重要的因素,外因是次要的。风寒燥暑湿热都可能会导致疾病,但这些都是外因,最终的原因是饮食结构不合理、不科学,体质不健康外因才会起作用。药食同源,世界上任何一种食物都有药物作用,每种食物又治疗不同疾病,能盲吃吗?

  只有预测身心智疾病并个性化科学食疗调理才能预防疾病,这是治未病最科学的方法。

  列宁说过这样一句话:“即会工作,又会休息”。现在应该再加一句:“还会科学食疗”。

  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这些重要医学思想是否很深刻、睿智?

  1、未病先防:即在没有疾病的时候提前预防。每年体检,早查早治,特别要注意根治,把疾病消灭在萌芽中,大多数疾病在无不良症状的早期都是可以治愈的。

  2、已病早治:疾病刚一发生要马上治疗。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应该根治而不是暂时控制,标本兼治。

  3、既病防变:已发生了疾病要防止疾病的发展和恶化。要注意根治其本,尽力避免形成药物依赖或反复手术。

  现代医学的发展造成医疗费用飞速增加,全球性医疗危机使得人类不得不思考现代医学的目的是什么?是以盈利为目的还是以治病为目的。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研究小组对“医学的目的”进行了研究,传统的医疗模式已经给各个国家和人民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负担。

  有人做过医学统计,自1950年以后,对人类造成主要威胁的疾病,心血管、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疾病,并没有因人财物的增加,医疗水平的“进步”被控制,反而是更严重,那么传统的医疗模式是不是需要反思、自省、怀疑呢?在美国,一个癌症患者平均要花费20万美元,寿命延长不多,治愈很少。在中国,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一路攀升,让患者目瞪口呆,一场大病另许多家庭人财两空。面对这种人类史无前例的巨大灾难,我们一定要要思考的是:这种局面的结果是由于人类智力不足造成的,还是西方错误的价值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

  按照传统医疗模式发展下去的结果,任何国家和人民都不能填满他们的无底洞,假如医学目的不是以治愈疾病为第一目的,那么治病效果很难随着医疗费用的膨胀呈反比下降趋势。解决这一个问题的办法首先是国家医疗政策的调整,即从以治病为主的医疗模式向以预防为主的模式转移。我们大家都认为这种转移要比攀登珠穆朗玛峰更困难,因为这会减少医疗企业和与他们紧密关联的利益共同体的收入。

  科学营养技术是实现“治未病”最佳方法,中医是宏观医学,西医是微观医学,中医研究整体,西医研究局部。中医提倡绿色疗法,“药食同源”等养生术。总之,中西医各有利弊,取长补短是医学的必由之路。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效果大大优于单纯依靠中医或西医的防治效果。科学营养技术独特“治未病”的优势是: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通过全身多种疾病同时预测、检查偏食全身多种疾病同时治疗,根据患者体质调整饮食丰歉。由于人的疾病主要是偏食造成的,因此,调整偏食可以防治人类至少90%的疾病。

  望闻问采用人工加电脑、数码相机,患者头、面、舌、掌、甲等均用数码相机拍照后录入电脑;西医采用肝功、肾功、尿常规、血常规、血生化等多种方法。最后由中西医大夫、掌纹诊病专家、健康管理师、营养师、独有电脑软件分析等先进方法会诊,健康风险评估即预测全身身心智疾病概率以及未病是哪些食物多少引起的,通过调整偏食即个性化科学食疗方法异病同治。

  无论是中医、西医、藏医还是科学营养技术,衡量任何医学的先进性都必须用效果来衡量,这是医学研究的目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而不单单是谋生或者盈利的工具。在治疗不同疾病方面,中医、西医都作出了一定贡献。中西医的存在主要是为治疗已病而诞生发展的,跟着社会进步和人类的需要,人们逐步认识到“治未病”的重大意义,“治未病”的思想是先进的,在科学营养技术未诞生前,“治未病”的技术是落后的,不可能不需要患者本人自述就可以预测全身多种疾病、同时防治并检查、调理偏食。

  由于科学营养技术能够知道已病、未病是哪些食物多少引起的,通过膳食平衡个性化科学社食疗调理达到了身心智疾病防治目的,因此,对未病、亚健康、早期功能性病变已病防治效果很好,对于非常严重的已病可以到达促进康复作用。若无法预测身心智疾病,也不知道是哪些食物多少引起的,身心智疾病防治效果自然不十分理想。

  2000年前《黄帝内经》提出了“治未病”的先进思想,由于受多种条件的限制,“治未病”的技术、效果并不理想,有些人甚至说:“什么叫未病啊?没病治什么病啊?”。说到这里就存在一个什么叫病的问题了。如果把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疾病比喻为100度的开水,那么这些病在5度、10度的时候是不是能够称为病或未病呢?过去的技术由于主要是针对的是已病,缺乏对未病或者说早期疾病的研究,所以对未病的防治还存在很大不足,科学营养技术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就是“治未病”,不难发现全身近百种身心智疾病达到的“度数”,不等这些疾病达到100度的时候通过个性化科学食疗——调整饮食丰歉达到异病同治的目的。

  2000年前西汉《淮南子·说山训》:“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

  二十世纪末,全球医学界大讨论最终结论是:最好的医学不是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

  本文是姜杰瑜版权所有,没有经过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自己的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